复旦大学 —— 百年名校,深厚人文底蕴
複旦複旦旦複旦,日月光華同燦爛。巍巍學府,世紀承傳。
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的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 • 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2000年,複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複旦大學,進一步拓寬學科格局,增強辦學實力,已經發展成爲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建校110余年來,複旦大學以其學術大成就、思想大集成、學者大風範教育和培育了數以萬計的志士才俊,馬相伯、李登輝、于右任、陳望道、謝希德、周谷城、蘇步青、談家桢、譚其骧、賈植芳、童第周等等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大師以其堅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積澱了複旦大學深厚的人文底蘊,形成了思潮澎湃、學科交融的學術氛圍,鑄就了追求卓越和堅韌奮鬥的精神品質。
2017年,複旦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17個一流學科入圍“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複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複旦精神,進一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努力培養一流人才,産出一流成果,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 稳步迈向全球一流商学院
複旦大學是我國最早設立工商管理教育體系的高校,早在1917年就創設了商科,並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學院。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工商管理學科教育中斷。改革開放之後,複旦大學率先恢複管理教育,1977年開始招收管理學科專業學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學系,1985年恢複組建管理學院。2017年,複旦大學迎來創立商科教育100年。
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目前設有8個系、27個跨學科研究機構。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含自設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7個(含自設碩士點)。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和會計碩士(MPAcc)、國際商務碩士、金融碩士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本科專業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其中1個與經濟學院共同設立)。産業經濟學爲全國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爲全國重點培育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
2006年底,在原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培訓部基礎上擴充成立的複旦大學高級管理人員發展中心(EDP),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依托複旦大學管理學院雄厚的師資和專業的培訓咨詢人員隊伍、國內外豐富的合作資源,爲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世界領先的管理知識、廣泛交流基于中國的實踐經驗、迅速拓展面向未來的戰略視野、培養超越競爭的管理能力的新平台。
在201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4个项目全部跻身全球40强。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項目位列全球第6位,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項目位列全球第29位、在职MBA項目全球第3,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項目位列全球第35位、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位列全球第2,复旦大学EMBA項目位列全球第40位。在201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中,复旦MBA項目位列全球第42位,稳居全球50强。
面向未來,學院仍將繼續承擔時代賦予的使命,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孜孜不倦的求索,爲中國經濟發展培養優秀人才、貢獻前沿管理思想。
項目背景
本項目由複旦大學主辦,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承辦。
2019年9月10日,曆史將銘記的除了中國第35個教師節之外,還有馬老師在一首《怒放的生命》中的驚豔退休的華麗瞬間!講真,作爲同樣做企業的你,真正羨慕的,可能並不是馬雲成功的事業,而是馬雲的那份俠客般自信、飄逸和灑脫!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愛無言,真正的大BOSS,不是看起來指點江山,叱咤風雲那些,而是坐在簾子後面甚至員工心裏的哪位!馬雲雖然隱退,但每一位阿裏人心裏都有一個馬老板,時刻告訴他(她)目標在哪,怎麽實現。
事實上,隨著公司的不斷進化,組織的平穩運行一定有賴于一套在背後提供支持的系統,創始人自身的角色也需要相應進行調整與變化,企業家的第一要務,是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從而能退後一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不僅僅能實現企業家“垂拱而治”的個人超脫,也是企業能夠繼續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
因应中国企业家的领导力升级需要,帮助中国企业家打造自己企业的自运行系统,复旦大学依托自身丰富的管理实践研究和人文底蕴,联合业内几十位重量级专家,隆重推出《領導力提升企業家班》,力图从愿景、战略、变革、团队等多个角度,为学员提供提升领导力的路径、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家在降低自己在企业高高在上的“存在感”的同时,让企业更高效、更安全的运行,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太上,不知有之”。
項目特色
?登高望远, 把握重点
聚焦國際視野廣度,切實聯系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實際狀況,結合中國經濟、中國文化、中國法律與政策環境的可能,幫助企業家提升自身的領導能力,打造企業的自運營系統。
? 问题导向, 共创研修
理論研究與領導力提升緊密結合,首創課題制共創研修模式。結合選修課題和學員所在企業典型案例,與相關領域專家、導師相互思辯,以實戰教輔的形式,解決企業家在領導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和發展空間。
學員獲益
?共創研修課程,提升企業家領導力
基于領導力的8大模塊,20天共創研修。課題組學員事先在課題導師參與下,針對課題中的學員所在企業案例進行遠程會診,透過課題組成員之間相互思辯討論和咨詢式研修直擊問題本質,形成問題解決方案,並在班級共創會上將研究成果分享給全班其他同學,提升每一個同學的領導力。
?國際商學院大咖教授課程,讓企業家登高望遠
國際遊學課程安排在斯坦福、哥倫比亞、特拉維夫、巴黎、柏林、東京6所國際名校商學院上課,讓學員思維的疆域突破固有版圖的限制,融世界之博大、合本土之精深,站高一線,俯視未來。
?以山爲友,遊學兼顧,讓企業家親近自然中啓迪智慧
國內課程更多安排在泰山、華山、遵義等名山和名城,結合所在地的燦爛文化和傳奇曆史故事與人物,讓學員們穿越古今往來,親近自然中實現自我心靈的頓悟和精神的超越。
? 高端人脉 ,共享资源
來自國內外知名商學院的資深教授和國內的成功企業家、行業專家彙聚塔尖智慧,以中西結合的研修模式,助你前行;複旦同學會、興趣會和聯誼會,高端論壇和沙龍,幫你搭建企業和事業發展的高效人脈平台和商機財源。
研修對象
中國細分行業TOP30強企業董事長、總經理;
5年以上創新成長性企業創始人、合夥人;
(不招收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公務人員、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
授課模式
講授、互動、案例分享,標杆企業參訪、沙龍。
招生開學
每年開班兩期,本期開學時間爲2020年5月8日;
每兩個月集中授課一次,每次連續2-3天(周六¬—周日),共學習20天,學制2年。
課程費用
人民幣118000元(包括研修費、講義費、證書費、上課期間午餐費),
由學員將學費直接彙入複旦大學賬戶。
考核與授證
學員修完規定課程並經考核合格,將獲得複旦大學相關培訓結業證明。
入學程序
1、入学条件: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十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工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具有十五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放宽学历限制) ;
2、符合條件學員向學校提交報名表、身份證複印件1張、2寸近照2張,報名申請表可在管理學院網站下載或向聯系人索取;(報名資料可傳真或郵寄給報名聯系人)
3、申请资料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审核,结合工作业绩、报名顺序择优录取,寄发复旦大学領導力提升企業家班入学须知;
4、學員在收到入學須知後,應在規定時間內交納學費。
上課地點:
複旦大學、移動課堂
課程體系
授課教師介紹
包季鳴:复旦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項目学术主任、原上海实业集团海外公司董事长;
研究方向:企業領導力、企業組織與人事、組織行爲學、國際企業管理。
葛劍雄:曾任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複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是曆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專家。
王德峰: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複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意義及當代藝術哲學。
張維爲: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 、上海春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 ;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邓小平高级翻译。
鮑勇劍: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項目特聘教授、上海绿庭投资集团、万华化工独立董事;
研究領域:企業競爭戰略,變革管理、産業創新、危機管理等。
錢文忠:現任複旦大學曆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纂委員會委員。近年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等節目。
項保華:浙江大學管理工程博士、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研究方向:企業戰略、變革管理、決策行爲等。
蘇勇:複旦大學工業經濟博士;複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教授;複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
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文化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 品牌战略与消费者行为。
胡君辰:複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複旦大學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
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韓昇:複旦大學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外國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兼職教授。
姜鵬:複旦大學曆史系副教授;師從著名曆史學家、文化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的朱維铮先生;主要研究方向爲宋代政治思想史、學術史、史學史;2012年,登上央視《百家講壇》,先後主講《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三國前史:一個傀儡的力量》和《姜鵬品讀<資治通鑒>》(第一部、第二部)。
徐小躍:現任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主任;老子、道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宗教學、佛道思想、中國天人之學以及中國宗教與民間宗教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甯向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任哈佛商學院、伊利諾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2000年受聘任世界銀行項目咨詢專家、2004年擔任美國麥肯錫公司研究顧問。研究領域:企業理論、公司治理理論以及中國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問題。
許紀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担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杂志编委. 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
劉燦梁:台灣淡江大學企管系、國際企管所專任教授,美國喬治亞大學管理心理學博士,台灣地區十大名嘴之一。他不僅擁有很好的心理學、西方管理學理論功底,同時擔任了二十余年的公司副總,常年擔任知名大企業的企業顧問,和台灣塑料大王王永慶等知名企業家有著良好的互動。
郎立君: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責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溫哥華CELINE投資公司合夥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吳維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教授;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進修公司戰略及領導學,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恒隆管理研究中心研修領導學與組織行爲學,在領導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朱學勤:上海大學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複旦大學博士。他長期從事中西近現代思想史研究。著述有:《道德理想國的覆滅——從盧梭到羅伯斯比爾》、《風聲雨聲讀書聲》、《被批評與被遺忘的》、《中國與歐洲文化交流志》、《思想史上的失蹤者》、《書齋裏的革命》、《熱烈與冷靜——林毓生學術論述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