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 百年名校,深厚人文底蕴
巍巍學府,世紀傳承。複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複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複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托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一百多年來,複旦大學以其學術成就、思想集大成者、學者大風範,教育和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志士才俊。馬相伯、李登輝、于右任、陳望道、謝希德、周谷城、蘇步青、談家桢、譚其骧、賈植芳、童第周等等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大師,以其堅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積澱了複旦大學深厚的人文底蘊,形成了思潮澎湃、學科交融的學術氛圍,鑄就了追求卓越和堅韌奮鬥的精神品質。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 稳步迈向全球一流商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是复旦大学专门从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机构,也是中国首批被授予MBA学位试点权的学校之一。开展工商管理教育研究二十余年,涌现出一大批理论造诣深厚、深谙企业管理之道的教授和学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MBA、EMBA教育在全国名列前茅, 其国际化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获得了企业界与学术界的普遍认同。2009-2010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以全球最快速度通过AACSB、EQUIS两项国际权威认证。
項目簡介
本項目由複旦大學主辦,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承辦。
(1)圍繞金融科技發展的四個階段進行講授
金融科技的發展大體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從最近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其本質是在重構金融機構的資産負債表以及其底層的運營邏輯,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歸納爲Fintech1.0到4.0四個階段:
Fintech1.0:從資産負債表的角度來看,1.0階段主要是在重構資産負債表的右邊(即負債端),其主要的表示形式是通過互聯網來獲取長尾客戶,把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存款轉化成理財,從而提高銀行的負債成本。這一時期最主要的特征是互聯網金融,其紅利期在2016年基本上結束,現在這個部分面臨較重的監管。
Fintech2.0:從資産負債表的角度來看,2.0階段主要是在重構資産負債表的左邊(即資産端),這一階段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是會降低金融機構的資産回報率。現在圍繞銀行資産負債表左邊的每個資産科目,都有上千家公司在創業,比如消費金融類,汽車金融、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等。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螞蟻花呗借呗、京東白條等業務。
這些業務本來都是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但是科技公司的資産獲取能力更強,與銀行相比具有更強的資産獲取能力,並在資産形成後,通過資産證券化的方式轉化成債券,賣給銀行。從某種意義上是重構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把銀行的貸款資産轉變爲債券資産。我們都知道,貸款資産的利差比較厚,而買債券的利差則相對較薄。如果一個金融機構要保持恒定的ROE,如果報表的貸款資産多,其杠杆會相對較低,如果債券資産多,則需要用更高的杠杆。
Fintech2.0時期主要在重構資産負債表的左邊,主要是以資産的獲取能力爲驅動力。其核心特征是科技公司通過技術的手段來做風險定價,比傳統的金融機構具有更強的資産獲取能力,更容易給風險做定價。
Fintech3.0是科技賦能,底层技术革新的阶段。金融机构有三类基本业务:贷款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即资金业务)、和中间业务。Fintech 3.0从本质来看是通过底层技术重构中间业务,比如说支付、清算、结算等。底层技术的革新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目前这一阶段的趋势是鼓励金融持牌机构多做科技创新。
Fintech 4.0:基于金融的不斷創新而不斷進化和發展的監管科技。在新的形勢下,監管部門需要想出更多的辦法來應對不斷變化與創新的金融行業。從監管的角度來,表內的監管相對比較容易,難在于表外監管,表內有資本金,風險是可控的,而表外資管非標轉標的風險是要重點關注和控制的,對于這部分的監管,必須要做到信息透明化,讓監管部門直觀的看到各種不同的個體風險與系統性風險。
(2)充分融合金融科技與資産證券化
資産證券化與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科技和金融的交叉點是資産證券化:一方面,依靠科技創新的金融企業,由于報表比較弱,需要通過證券化來獲得替代融資渠道;另一方面,科技企業盈利能力較弱,需要切入金融業務,證券化也成爲金融業務的資金來源。
核心價值
圍繞金融科技新機遇,解讀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大勢,拓展全球化金融科技視野,引領企業科技轉型創造資本價值;
基礎技術、發展模式、監管邏輯、投融資思路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專業課程體系,幫助企業家掌握金融科技基本理論和方法;
問題導向、寓教于踐、從理論到實操,最終融彙貫通于企業科技升級和金融創新,放大資本價值;
彙聚國內外頂尖金融科技專家、教授和企業家,賦能企業金融科技轉型;
複旦同學會、聯誼會、高端論壇沙龍等平台資源,助力企業騰飛。
2.招生對象
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及其相關企業(集團)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等高層管理人員,各大銀行、各大券商、投資銀行、信托公司、投資公司、基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有意于進入金融科技領域的社會各界精英人士。
(不招收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公務人員、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
入學程序
(1)报名条件: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五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工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具有十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放宽学历限制)。
(2)申請人向複旦大學管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發展中心提交以下材料:申請表(含個人簡曆和公司簡介)、身份證及學曆證明複印件、2寸證件照4張。報名申請表可在管理學院網站下載或向聯系人索取;(報名資料可傳真或郵寄給報名聯系人)
(3)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審核申請資料,結合業績及報名順序擇優錄取;
(4)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寄發入學須知;申請人在收到入學須知後,在規定的時間內繳納學費,並辦理入學相關手續,准備上課。
4.授課時間、地點
授課時間:共學習20天。2020年5月22日開學。每月集中授課一次,每次連續2天(周六¬—周日)。
授課地點:複旦大學+現場教學。
5.考核方式
以日常出勤、上課情況爲主要考核指標,不設書面考試。
6.證書授予
考核合格者,复旦大学将为学员颁发《金融科技與資産證券化企業家班》项目结业证明。
7.培訓費用
168000元(包括學費、書雜講義費、證書費、上課期間午餐等),上課期間的差旅費自理。
學員在收到入學須知後,應在規定時間內交納學費(由學員直接彙入複旦大學賬戶)。
複旦大學賬號如下:
户名: 复旦大学
開戶銀行:中國銀行上海市複旦大學支行
帳號:437759252978
附件1:項目課程計劃。
附件2:授課教師介紹。
林華:學術主任,興業銀行獨立董事、中廣核資本外部董事,特許金融分析師,金杜全球律師事務所顧問,國研智能金融研究院院長,央行《金融會計》編委,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産證券化業務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
著有《金融新格局:資産證券化的突破與創新》、《中國資産證券化操作手冊》、《中國REITs操作手冊》《PPP與資産證券化》、《Fintech與資産證券化》譯有《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加密資産》、《商業區塊鏈》等。
蔡鄂生: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曾任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黨委委員兼上海分行行長、黨委書記。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期間,參與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重大金融改革方案的設計、《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的起草、金融風險的處置等重要工作。
魏迎甯: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曾任中國人民銀行保險司副司長,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廣州保監辦主任。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院校博士生導師,並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院校聘爲兼職教授。
王忠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西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陕西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党组书记,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股权部主任, 2004年10月—2017年12月,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
高堅: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經濟學家,中國債券資本市場奠基人。主要任職于財政部、國家開發銀行。2013年和201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做訪問學者。2015年5月-7月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管理學系做訪問學者。2018年1-2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做訪問學者。
著有《綜合財政概論》、《中國債券》、《中國的債券資本市場》等。
閻焱:赛富亚州投资基金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北京大学基金会理事和投资委员会委员。于2004年及2007年被中国风险投资协会选为「最佳创业投资人」。亦在2007年获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评为「全球最杰出的五十位创业投资人」之一。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2008及2009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第一名及获Asia Venture Capital Journal 颁发“Venture Capital Professional of the Year” in 2009。
周子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浙江現代數字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擔任阿裏巴巴(中國)有限公司顧問,阿裏研究院學委會委員。
唐斌: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總經理。曆任福建省統計局貿易統計處副處長,福建省體改委綜合規劃處、分配體制處副處長,福建省體改委分配體制處處長,福建興業銀行辦公室總經理,福建興業銀行業務發展部總經理,福建興業銀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福建興業銀行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興業銀行董事會秘書兼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
淩鴻:複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主任、教授、博導,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管理人員發展中心主任、香港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CIES)理事會常務理事、國際信息系統協會中國分會(CNAIS)理事。任多家大型國企及民營企業的信息化顧問,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清華大學計算機應用工學學士,複旦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制造工程助理研究員,香港城市大學信息系統系副研究員。
長期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和實務,研究領域涵蓋了企業信息管理、智慧城市、新興信息技術應用、電子商務戰略與商業模式等。
錢世政: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香港科技大學會計學系、美國南加州大學會計學院任高級訪問學者;曾任香港上實集團擔任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兼任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香港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與香港上實城開股份公司的執行董事。
孔愛國:複旦大學經濟學博士;複旦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公司金融、金融經濟、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證金融
芮明傑:複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産業經濟學科帶頭人、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站長、産業經濟學系主任。
研究方向:産業與企業發展、企業戰略與經營、國有企業改革理論、現代公司理論、管理創新等。
李若山:複旦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系系主任、教育部工商管理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咨詢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會計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五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複旦金融期貨研究所所長。
孫立堅: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複旦大學經濟學院證券研究所常務副主任、複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世界經濟文彙》編輯、複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以及日本一橋大學國際共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致公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陳祥鋒: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副系主任,複旦大學國際供應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供應鏈合同管理、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研究、物流金融、運營管理和金融管理的交叉決策研究。
張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女皇大学金融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他研究领域广泛,对IPO、分析师、公司治理等资本市场研究领域颇有学术贡献。近年来,张副教授在国际高级别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如《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国际著名权威学术期刊)。同时,他还获选第六批全国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
研究方向:公司財務,賣方分析師,國際會計,國際金融。
馮建峰:上海數學中心首席科學家、複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複旦-科大智能”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主任,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研究生導師。長期致力于發展數學、統計與計算機的理論和方法,並原創性地將它們應用于解決神經科學和各類腦疾病中的具體問題。
戴文淵:ACM世界冠军,第四范式创始人。学术论文多次被NIPS, ICML, AAAI, KDD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收录,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戴文渊2007年发表的论文Boosting for Transfer Learning在迁移学习领域论文引用数至今排名世界第三。曾就职于百度,是当时最年轻的百度高级科学家、T10员工,担任百度最重要的凤巢策略的技术负责人和实际上的操盘手,任商业产品技术委员会主席。